【摘 要】开放获取(OA)资源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对“双一流”高校建设有辅助支撑作用。本文从开放获取资源两种提供途径(外部OA资源获取与自身机构知识库建设)出发,采用网络调研法对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OA资源服务现状进行调查,指出高校图书馆存在着对OA资源整体认识水平不高、资源趋同性强、整合利用有限、维护更新不及时及机构知识库发展滞后等问题,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开放获取资源;双一流建设;机构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 G3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1-0174-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80
《教育学文摘》杂志聚焦中外科技前沿动态,促进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在全国高校营造一个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交流的学术环境,给各院校、各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活跃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的平台,努力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及人文进步。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应“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该战略旨在引导和支持具备一定实力的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对标世界一流,汇聚优秀资源,经由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成果的发展路径,实现加快走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1]。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实施该战略的排头兵,而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其资源建设成为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成果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开放存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开启了以知识开放共享为目的的新型学术出版与交流方式[2],OA资源是对现有传统文献信息获取来源的有益补充。开放获取资源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意义在于:(1)减轻图书馆仓储负担,节约资源建设经费;(2)提高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率,有效规避了版权许可问题[3],丰富了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素材库、资料库;(3)不受时空局限“随时随地”迅速获取资源,保障科研活动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开放获取活动愈演愈热,OA资源的数量也持续增长,我国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利用也日益重视。因此,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服务现状,并针对建设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对于有效挖掘OA资源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双一流”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为蓝本,并参考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名单,于2019年5月通过登录各高校图书馆网页,重点浏览其主页面、“数据库导航”、“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自建资源”等栏目,以调查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利用和建设现状。囿于数据可得性,共搜集到111所高校的相关数据,包括985院校37所,非985的211院校59所,非211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5所,囊括了“双一流”战略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95.2%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79.3%,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2 结果与分析
鉴于OA资源的提供一般存在金色道路(开放获取期刊)与绿色道路(作者自存档,即作者将成果以电子版方式存放于机构知识库或主题知识库)两种方式,调查以高校图书馆为对象围绕两方面开展:图书馆对国内外OA资源的揭示与整合;图书馆对本馆机构知识库的建设。
2.1 对国内外OA资源的揭示与整合情况
在111所高校中共有68所高校对网络OA资源进行揭示(比例为61.3%。),其中含985院校和非985的211院校各29所,在各自类别中比例为78.4%和49.2%,非211院校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所,比例为66.6%。这表明图书馆对OA资源揭示方面985院校占据领先地位,但利用水平仍不充分;只有约半数的非985的211院校图书馆开始重视OA资源的利用,比例甚至低于非211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在揭示OA资源的68所高校中,只有27所高校的命名中含有 “开放获取资源”、“开放获取”或“OA资源”等正确称谓,剩余60.2%的高校多称之为“免费资源”、 “网络免费资源”、“共享资源”等,表明我国多数的“双一流”高校仍对OA资源的认识停留在免费这一层面。
在图书馆首页对OA资源进行突出显示的有14所高校,剩余高校一般选择在图书馆的二级或三级网页如“数据库”、“数据库导航”中予以单独标签列示,而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所高校不设标签而在数据库特定条目中注明“免费”或“OA资源”。多数高校(53所)对其列示的OA资源进行介绍,但仅有三所高校在资源介绍页面加入了投票、用户评分及评论等互动环节。
揭示资源最多是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数目达到400条以上,还有6所高校列示的资源数目也达百条以上。列示资源在10条以下的共14所,剩余多数高校居于中游水平。本文将OA资源按设立国分中国与国外两类,显示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揭示的OA资源都以外源为主。
将OA资源整合入本馆数据库列表的高校有18所(26.5%),纳入图书馆数据库搜索引擎的有24所(36.8%),而对OA资源进行详细学科分类的只有16所高校(23.5%),反映出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揭示多为条目罗列,未曾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融合利用水平整体不高。
2.2 机构知识库建设情况
在111所高校中建设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的有45所,所占比例为40.5%,其中985高校24所,非985的211高校17所,非211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所,在各自类别比例为64.9%、28.8%、26.7%,这反映出我国985高校在机构知识库建设方面依然是双一流高校队伍中的排头兵,其余两类高校的机构库发展比较滞后。
在已建机构知识库的45所院校中有35所(77.8%)选择独立建设机构库网站,其中只有27所(60%)高校其图书馆网页上显示机构知识库的存在并提供链接地址,可见IR建设虽由图书馆承担,但其与图书馆主体业务的分离趋势日益明显。此外,IR在图书馆首页或次级网页上显示并无明显差异。
2.3 存在的问题
(1)对OA资源整体认识水平不高。开放获取分两种程度:“免费”开放获取,即免费在线访问,和“自由”开放获取,即免费在线访问之外增加一些额外的使用权,这些额外使用权通常由共用许可协议授。只有自由开放获取是完全与开放获取的国际定义相符的[4]。我国大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仍对OA资源的认识停留在“免费”这一层面,称谓普遍不规范,这人为降低了科研教学人员对OA资源的重视程度,桎梏其搜索参考的视野。
(2)各高校揭示的OA资源数量少,趋同性高。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不仅公布的资源数量有限,而且许多高校揭示的OA资源条目多数与其他高校雷同,即便如清华大学也有84.7%的资源与其他高校相同,可知高校间不免有相互参考复制之嫌。知识搜集、分类、组织与提供本就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从OA角度来看这个工作做得并不扎实。
(3)对网络OA资源的整合水平有限,未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许多高校对OA资源的揭示采用简单罗列的方式,内容杂乱堆砌于单一标签之下,未将资源纳入数据库列表或搜索引擎,更遑论对资源进行学科门类的划分,这使得OA资源成为图书馆资源可有可无的栏目。此外,单纯的资源链接提供也无法体现图书馆在OA资源服务方面的存在意义。
(4)在资源维护更新方面较少作为。大多数图书馆只在OA资源初建时投入精力,而对后期的维护更新毫不重视,导致许多资源存在无效链接、更新不及时等现象,这使得尝试使用失败的师生很可能对整个栏目予以否定,使得OA资源难以服务于教学科研实践。
(5)机构知识库建设发展整体滞后,藏而不用、藏而不知何用成为普遍现象。根据2019年5月世界机构典藏系统排名[5]公布的结果(前3058名),仅有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IR入榜,分别为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但并列排在末名(第2664名),这远落后于它们在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榜上的名次,可见“双一流”高校IR建设在对标世界一流方面还存在巨大鸿沟,全球影响力微乎其微。这与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全文开放获取程度低[6]有重要关系。对于IR来说仓储只是基础功能,通过传播交流发挥其学术价值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但遗憾的是目前的利用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能量。
3 建议与对策
3.1 宏观: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加大国内OA资源获取力度
OA活动的理想状态是所有学术资源都成为开放获取资源。近年来,我国开放获取活动方兴未艾,许多事业单位及民营机构,如中科院、社科院、国家自科基金委员会、NSTL、CALIS、高校机构库等都纷纷颁布开放获取政策,将其拥有的图书文献等各类电子资源向公众免费开放。“双一流”高校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应充分利用其在需求侧的话语权,积极推动更多的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数据商采取开放获取政策,打开其数字化资源大门,方便公众参阅,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丰富的教研资源。同时,应充分利用多渠道对OA活动、政策和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帮助用户加深对OA资源价值的认识,促进OA资源公信力和利用率的提高。
3.2 中觀:联络各高校建设OA资源联合仓储及一站式搜索的集成服务平台
各高校图书馆在各自的网页上枚举趋同的OA资源,本质上是对馆员人力投入的浪费,且受知识背景搜索能力所限也不可能穷尽所有,而建设中国高校OA资源联合仓储及一站式搜索的集成服务平台,则可规避各自为政的种种弊端。各“双一流”高校是该平台的建设者、维护者和使用者,首先应摒弃大而全的做法,各自围绕本校的优势学科,图书馆员与科研人员加强沟通合作,对该专业领域OA资源进行全面搜索和深入挖掘,然后通过联合平台对各高校挖掘的学科OA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推介,建立功能完善、学科齐全、用户友好的一站式检索平台,并由网站专业人员对资源进行动态追踪、更新和补充,保证资源的有效性。此外,论文评论和社交分享是用户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过程中较具特色的一环[7],该集成服务平台在设计上应为研究人员提供线上社交互动,使其真正成为知识交流的平台。
3.3 微观: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强机构知识库建设
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科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8],而机构知识库涵盖了与学科相关的所有基础数据,其建成与功能完善对于展示高校学科实力、开展学科态势分析、推动学科建设有数据决策支撑作用。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加快机构数据库建设步伐,多渠道宣传IR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学术传播意义,倡导更多的教研人员将自己的科研教学成果上传到IR中,提高IR的开放获取程度,为内外部用户提供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园地,增强高校机构库的学术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新民.加快“双一流”建设 走好高校内涵式发展之路[J].北京教育.高教,2019,4:23-25.
[2]徐丽芳.数字科学信息交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3-44.
[3]赵雅洁,张立彬,聂江城.MOOC 时代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服务现状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20:55-61.
[4]Suber Peter. Open access[M].The MIT Press Essential Knowledge Series. Cambridge, Mass.MIT Press.2012.ISBN 978-0-262-51763-8.
[5]Ranking Web of Repositories[EB/OL].http://repositories. webometrics. info/en /institutional.
[6]田爱苹,马倩,马胜,李文兰.我国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新动态[J].图书情报导刊,2019,4(4):34-38.
[7]刘锦宏,陈迪.开放获取期刊知识传播效果的媒介影响因素研究[J].2019,2(27):91-97.
[8]孙清玉.嵌入机构知识库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析[J].2019,2(25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