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是支部建设的重要任务。创新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需要准确把握其发展方位,探索其系统路径,通过“五位一体”组织力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为新时代全面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创新提升
《现代教育管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辽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教育刊物。为了突出期刊特色,凝练学科方向,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教育研究》从2009年起更名为《现代教育管理》。本刊将紧密围绕教育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组发稿件,开展讨论与交流。
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是支部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为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回应创新提升组织力的现实课题,其逻辑起点在于准确把握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发展方位,并创新探索提升支部组织力的系统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提出直接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必须以不断提高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为目标。同时,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对支部组织力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因此,要从党的组织机制和高等教育体系角度处理好几组关系。一是组织的建设成效和组织的育人功能。提升党支部组织力既能为管党治党丰富内容,又能为落实高校思政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党的初心和使命教育与高校时代新人培育。思想建党就是要以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这与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所关注的铸魂育人的思想高度一致。三是支部活动形式与立德树人的方式方法。支部活动不断创新营造出富有内涵的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后,能更好地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发展方位
(一)整体发展方位:从“被动响应”到“积极建设”
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针对新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整体性发展方位需要进一步明确,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化。有研究指出,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存在着一些代表性问题,包括学生党支部建制和活动形式需要创新、学生党支部班子的领导力需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政治功能需要突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关键期,学生党支部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具体目标与价值目标两个层面上理清思路、明确方位,推进学生党支部各方面建设同向发力,以改变一些学生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
(二)内容创新方位:从“重形式轻内容”到“凸显思想政治引领”
学生党支部具有组织力的关键在于组织生活内容的引领性和吸引力,也就是是否能产生凝聚人心的效果。而实际工作中,组织生活往往需要通过形式上的丰富多样以增强活动的参与感,对内容的思想政治引领性有所忽视。因此,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需要明确其正处在向“凸显思想政治引领”发展的方位中,明确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明确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核心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三)机制建设方位:从“分散工作”到“协同创新”
学生党支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应当与其他育人组织优化协同、形成合力。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校团委工作、班级创建工作往往存在比较清晰的界限,呈现出分散工作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因此,学生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的功能;团支部作为共青团组织“细胞”,要在教育团结青年学生方面发挥作用;班级要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三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定位、分工和工作开展方式各不相同,因而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就需要建立各类育人组织的协同工作机制,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实现工作效果最大化。
三、探索“五位一体”建设工程,创新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
通过五大工程的探索,打造“五位一体”新模式,开辟一条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系统路径。
(一)探索“领航工程”,在强化学生党支部的领导力中提升组织力
领导力是支部组织力的内核,是加强支部团结,激励支部成员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动力和源泉。在领导力建设方面,需要从三个方面推进“领航工程”的探索。一是院系领导、思政教师、辅导员深度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把准“领航”方向、丰富“领航”层次的能力。特别是辅导员与支部委员队伍之间应互相促进、彼此融合。二是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委员队伍自身的领导力建设。支部委员是确保支部领导力的核心力量,需要把个人发展与支部组织力建设协调起来,通过各项举措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升,也使组织开展的支部生活更具思想性和丰富性。三是关注学生党支部对广大学生的领导力。结合优班创建、社团活动等经验,与党支部组织生活协同创新,使支部工作效力增强、范围扩大,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融渗其中,提升党支部在广大学生中的领导力。
(二)探索“鱼水工程”,在强化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中提升组织力
凝聚力是组织力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党支部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部成员的黏合剂。凝聚力强弱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强弱。探索“鱼水工程”就是彰显学生与党支部形成鱼水交融的美好党建生态。其一,以理想信念增强凝聚力。学生党支部活动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多样的形式把抽象理论转化成为可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党员凝聚在党支部之中,广大学生凝聚于支部建设周围。其二,以党组织情感增强凝聚力。要重视党支部作为学生间情感纽带的重要作用,开展学生党支部内部的关怀帮扶,将暖心聚力的品牌活动和激励措施形成体系,增进学生对党的感情。其三,以共同成长与发展增强凝聚力。把党支部营造成锻造综合能力的坚实阵地,为学生党员创造深入基层的实践活动机会,以政治思想的成熟带动综合素质的提升。既增强凝聚力,又增加了個人发展的机会。
(三)探索“钢铁工程”,在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中提升组织力
战斗力是党支部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的有机结合,提升战斗力就要扎实做好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其一,将组织力建设与各类项目相结合。将支部活动、组织生活会开展于具体项目之上,例如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的社团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实现价值引领和活动开展双向促进。其二,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增强支部委员的业务能力,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开展包括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系列活动等,将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融入学生的思维模式中,指导实践提升能力。其三,党支部战斗力集中体现在支部委员的战斗力上,因而要重视学生支部委员的培养、选拔、考核等工作,依托信息技术综合性考察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民主评价情况,科学有效地增强学生干部的战斗力。
(四)探索“活水工程”,在强化学生党支部的创造力中提升组织力
创新是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活力之源,能激发党支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支部活动效果。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活水工程”,实质就是鼓励党支部活动在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上创新,通过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与获得感。其一,支部活动内容的创新。要创造性地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内容转化进党支部活动之中,结合院系特色打造少而精的品牌活动,并注意学生支部组织力提升中的“精准滴灌”问题,联系学生党员实际,解决其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困惑。其二,支部活动方法上的创新。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要利用新媒体使学生党建工作“活”起来,更好地发挥学生党组织在学生活动中的示范创新作用。其三,支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好的内容需要恰当的形式来呈现,通过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的共建机制,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国企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合作共建等新模式,充分挖掘社会有利资源,扩大党组织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五)探索“筑基工程”,在强化学生党支部的执行力中提升组织力
执行力的提高,需要制度建设的完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推进学生党支部规章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支部氛围,推动党组织向好向上发展。其二,发挥学生党支部管理服务功能。党支部与各项班团组织协同工作形成合力,引导学生成长、满足学生要求,强化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最终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中。其三,协调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中的多重关系。包括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务虚与务实的关系、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的关系等,要处理好这几对关系就需要把党建理念通过鲜活的组织活动载体展现出来,坚决守住党建阵地。
创新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力,要分层次推进各项建设及其有机结合,在“五位一体”新模式中,强化领导力、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和执行力,落实党的建设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2]吴巧慧.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有效路径探究[N].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50.
[3]黄武南.组织力提升视角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级协同机制研究[N].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