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刊
发行周期 -
3-6个月
审稿速度 -
陕西
出版地方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9-6248
国内刊号:61-1149/P
出版地方:陕西
邮发代号:52-285
创刊时间:1964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速度:3-6个月
主编:李文渊
地址:西北地质
邮编:西北地质
季刊
发行周期3-6个月
审稿速度陕西
出版地方《西北地质》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期刊。《西北地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倡“双百”方针。主要报道地质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成果,关注地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及边缘学科,介绍西北地区地质大调查成果。《西北地质》主要刊登有创新思路及首发性成果的科技论文,优先发表由国家、省部委重大科技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研成果。刊出的内容主要有关基础地质理论研究、能源及非能源矿产资源研究、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地质现代化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西北地质》创刊于1964年,创刊名《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80年更名为《西北地质》,荣获首届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64~2000年共出版刊物33卷,总135期。《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创刊于1980年,1992年更名为《西北地质科学》,荣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原地矿部科技期刊二等奖。1980~2000年,共出版21卷,总52期,其中,1983~1990年曾被SCI检索。2000年《西北地质科学》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在统计源期刊中排名第6。2001年,根据国土资源部文件精神,两刊整合为《西北地质》。整合后的《西北地质》为国际大16开本(季刊),在期刊的编排标准及印装质量上全面与国际接轨。现已被全国上百家地质科研机构、地质勘查单位、大型图书馆及文献情报中心等收藏。《西北地质》已进入中国重要的期刊网络和国际因特网。与国外几十个地区60多个单位有交换关系。2001年度,《西北地质》在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主要规范数据达到标准要求,荣获了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度,《西北地质》经国外有关机构评估,被认定为美国《化学文摘》的来源期刊,并从2002年起,被美国《化学文摘》正式收录;从2003年起,被《俄罗斯文摘》正式收录;2003年度,《西北地质》在陕西省科学技术期刊审读评比(三年连检)中,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类优秀期刊,同时三年之内免于审读;2004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多位专家评议推荐,《西北地质》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颁发了证书;同时,《西北地质》被中国地质图书馆主办的荣获全国科技文献检索期刊一等奖的《中国地质文摘》作为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终身收录;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万方数据-数据化期刊群》、《地质工程中文期刊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书生数字期刊》等众多著名统计机构收录。
《西北地质》与国内众多地质单位进行交换,与国外58个地区和单位有交换关系,交换来的刊物主要有:日本地质调查所月报、美国地质调查局专业论文、澳大利亚博物馆(资料)、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资料)、蛇绿岩(意大利)、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资料)、德国大学及联邦研究所(自然资源及开发)等。
Pж(AJ) 文摘杂志(俄)、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CA 化学文摘(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上海图书馆馆藏、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造山带地质、资源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盆地研究、地调动态、研究快报。
本站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成功后可单独寄出,本站非西北地质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
1 《西北地质》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文稿必须包括论文题目、 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论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文稿正文及参考文献等内容。
2 《西北地质》论文题目:应尽量简洁、准确,一般不超过20字,中英文对照。
3 《西北地质》作者署名:署名人数及署名顺序由作者确定。每一位作者应是文章真正的著作权人,同时应给出全部作者中文及汉语拼音名称。一般情况不应随意变更署名顺序或增减作者人数。若署名发生纠纷而必须变动时,则应提交第一作者签名的书面说明,否则以第一次投稿署名为准。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由第一作者负责。
4 作者单位:应是作者完成研究论文时的所在单位全称,并注明所在省份、城市及邮政编码,同时给出中英文对照。若作者单位署名发生纠纷而必须变动时,则应提交第一作者单位加盖公章的书面说明,否则以第一次投稿署名为准。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由第一作者负责。
5 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300字以上),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摘要应当是一篇单独简短的文章,参考文献不应被列入摘要中,摘要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交代清楚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证据、结果和结论等。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致或者更为详细一些。
6 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一般应选取3~5个能准确反映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及研究地点的词。词与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对照。
7 中图分类号:《西北地质》期刊文献采用《中国图书馆》(第4版)进行分类。论文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可标识2~3个,中间用分号“;”分隔。
8 文献标识码:一般各类文献规范为: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A; 实用性成果学习实践总结—B; 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C; 一般动态性信息—D; 文件、资料—E;其他可不标识。
9 基金项目:广义指该文章产生的资助背景。一般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所属项目,如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和攻关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等,同时给出项目名称及编号。
10 作者简介:一般只介绍第一作者。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毕业院校、所获学位,重点介绍学术经历及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同时还应提供详细的通讯地址。通讯地址包括:邮编、地址、单位、电话、Email等。
11 文稿正文:文稿一般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文章篇幅(含图表)一般不少于6个版面(特殊情况除外),文中量和单位一律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的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用笔明确标注。古生物中的属、种请用斜体或用下划线划出来。
12 文稿图件:插图应字迹清楚,线条明晰,文稿中应标明插图位置,并在图框下注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图中文字、符号须与正文一致。凡涉及国界的图件须在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图上套绘。照片要求色彩清晰,层次分明。
13 文稿表格:附表尽量使用三线表,一般分栏线不应出现斜分线,表中测试数据要注明测试者、测试手段、测试条件、测试精度、误差范围及数据单位。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论文中应多使用图和表,首次发表的数据必须列表给出,不得以图代替。图、表名应为中、英文对照,英文图、表名实词首字母大写,虚词首字母小写。图、表设计应按照版面大小美观合理。
14 标题题号: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有关标准,文内各级标题题号一律顶格书写,标题题号分级采用1;1:1;1:1:1;2;2:1等标著形式,标题题号不出现0编号,一般标题题号层次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
15 名词术语:论文中的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第一次使用时请在该新名词后用括号注出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除已常用者外请注出原文。
16 文稿致谢:对于论文的产生提供帮助而没有署名的人和单位,作者可在文末予以致谢。
17 参考文献:本刊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文中相应处用圆括号列出第一作者和年代,例:(李四光,1945;黄汲清等,1978,1984)。参考文献一般应在10个以上,中英文对照。放在“参考文献(References)::”标题之下,一般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最后是其他语系。
18 著录格式:
①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编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没有起止页码出版年前用句号“?”)。
②论文集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A]编者书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没有起止页码出版年前用句号“?”)。
③连续出版物中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④参考文献中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3人时只写前3名,中文后加“,等”;英文后加“et al”;书写外文作者或编者时,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用缩写点“?”;书写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时,姓前名后,姓和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姓与名之间空格,名与名之间不分隔。
19 类型代码: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代码根据GB3469-83的规定,以方括号中的单字母方式标识并置于文题(书名)之后,它们是: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刊[P];析出文献[A];其他[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