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

工程师中级职称论文范文新形势下天津国有企业改革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22 所属栏目:经济论文

  摘 要: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天津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激发国企活力、提升国企实力、重燃国企动力,加速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成为新形势下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布局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天津 国有企业 改革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工商学院主办的刊物。本刊以质量选稿,特别欢迎具有前瞻性、创见性、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为国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工作指明了方向。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中心,国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如何激发国企活力、提升国企实力、重燃国企动力,成为新形势下盘活天津经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推进天津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从工业增长值来看,天津市是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天津国资总量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国有企业辐射国民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渤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等,都是体量巨大的国有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起至关作用。2019年天津市生产总值14104.28亿元,同比增长4.8%,国有企业保障了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目前,天津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部市属77家国有企业全部参加混改,意在通过大力度的国企改革加大经济新一波的增速,加快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激发京津冀协调发展效能。

  因此,天津市国有企业在此番改革中更要明確站位、锚定目标、肩负责任、积极推进。一是确保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不缺位。当前,京津冀三地发展还未达到协同,天津应该凭借自身自然区位、产业基础、开放环境等优势,发挥独特作用缩短三地发展差距。发展依靠经济推动,天津作为老牌工业城市,盘活国企资源资产、打通国企发展经脉、激发国企创新动能是国有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力推进天津国企改革,能有效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提高国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带动天津经济的整体发展,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二是确保城市经济健康发展不掉队。国有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力量体现。在新形势下转变经济发展思路、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推进国企改革,刺激国企改革内生动力。在国企改革中,天津抓好主业,严格把握工作总基调,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推动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化解过剩产能,实现效益、质量、结构的不断发展,确保了天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确保城市社会稳定发展不失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确实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国企形象的建设长期处于短板状态,要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改变自身形象、提升改革环境。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想肩负国家的战略需要,要坚决重塑国有企业的正面形象。这就要求天津国企必须走在改革时代的前列,在改革中注重提高国有资本活力,以搞活为重要目标和动力源,通过改革不断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新形势下推进天津国企改革的主要困厄

  天津市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全盘子”工程,只因天津的历史发展定位形成了天津现有的国企布局,也正因发展环境、生长土壤、运行机制等多年来也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弊病。例如,天津药物研究院,需要解决资金注入、机制注入等问题,要聚焦药物研发主业,以技术研发创新深厚研发积淀,深植企业根基;又如,天津市建工集团,需要解决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本释放等问题,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裁量权,处理好管理、建设和经营的股权结构,探索发展新模式;再如,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需要解决资源结构优化、体制机制转变等问题,要转变经营理念、优化管理手段,加快企业升级转变。综合来看,天津国有企业存在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一)内生动力驱动问题

  内外动力是推进国企改革的“两只手”。天津市委、市政府作为外动力这只手,从政策出台、措施制定等方面进行有力干预,为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打铁还需自身硬”,国企自身的内动力这只手更为重要。目前来看,天津的部分国企内部体制、机制、结构相对固化,历史遗留问题仍然较多,尤其对突破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存在畏难情绪,对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大环境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企业产权制度问题

  天津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存在体制矛盾,导致产权不明晰。产权制度是推进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当前天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框架体系不够完善,企业本身的经营决策机制、管理体制、选人用人体制和激励措施等改革脚步缓慢,政府仍旧控制着企业的实际管理,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放手改革。

  (三)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天津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依然存在不足,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各类制度存在缺陷;二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法律监督体系架构不健全;三是对股份制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限制了股份制改革和发展,尤其是政企不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依旧存在。

  (四)改革风险平衡问题

  天津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多。一是制度风险。在改革进程中如何排除各类制约因素,深刻理解中央文件的改革方向和实质内涵,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二是经营风险。企业仍存在个别违法违纪行为,为了眼前利益盲目决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三是治理风险。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仍存在董事会虚设、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四是管理风险。企业规模越大依法治企难度越大,存在一些企业管理者利用手中职权触碰法律红线情况。

  三、新形势下推进天津国企改革困厄原因分析

  (一)重改革形式轻组织管理内容

  天津国有企业在执行和落实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时,在深入结合自身实际系统规划、统一部署方面还有欠缺,剖析企业自身问题不够透彻,存在盲目跟从、服从上级安排现象,忽视了组织管理内部。国企在市场资源配置中具有较大优越性,导致内部利益格局固定,尤其在企业员工薪酬、待遇、业务消费等方面不够规范,进而引发一系列待遇和效率失衡问题,造成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

  (二)政企职能剥离不完全

  天津国企改革进程中,政府扩大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但国有企业管理仍存在“行政化”现象,有的企业管理者与政府官员互相调任,其对内部员工的激励方式照抄照搬政府行政机关的岗位任用、迁升原则,进而造成“政企不分”现象。

  (三)内部自身建设不够深入

  一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董事会内部缺乏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存在“一言堂”、行政干预、内控机制不全等现象,导致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缺陷。二是内部决策机制层级较多,导致执行决策战线长、反应迟缓,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总体需求。三是内部绩效标准缺乏科学性,劳动力市场匮乏,薪酬分配和制度运行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改革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改革带来的风险叠加

  一是天津现有關于国企改革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文件不健全,这种情况下创新性、突破性的推进国企改革可能存在一定政策风险。二是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会带来劳动者岗位就业冲击,企业员工的安置与再就业状况会带来一定社会问题。三是如果对国企改革的决策者没有有效的监管而出现决策失误、违法违纪、贪污腐败等现象,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

  四、新形势下推进天津国企改革的实施路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更加全面部署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为做好国资国企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使得改革要以抓好企业党的建设为引领,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好的整合优化资源,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牢固确立党建在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

  国有企业要在改革中率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深抓党的建设,这是国有企业强劲壮骨的“根”和“魂”。

  在企业章程中明确国企党组织在法人治理结构的领导地位,将党的领导融合入公司治理结构中,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使得党组织参与到企业的执行、决策和监督各环节,做到改革发展同谋划、工作机构同设置、人员组织同配备、党建业务同开展,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充分体现、切实加强。同时,在国有企业中配备好强劲有力素质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这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竞争软实力,是党在企业的战斗堡垒。要认真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抓好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兼顾业务知识练兵,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企业组织,夯实企业党建基础。并且建立适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市场竞争需求的选任用、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人才成长机制,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的发展推动企业发展。

  (二)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天津市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各种属性的资本共同发展双赢的观念,要建立合理的共赢机制,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确保各自获得应有的合理利益。其次要树立各种类型的资本一律平等的观念,取消资本流动限制政策,破除一切妨碍相互融合的条条框框。既要打破或放开市场或行业准入的门槛,又要形成所有资本都能按照市场规则,遵循自愿互利的原则,自主、自由的进入或退出,自主的进行融合。尤其对于一些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更要大力引进非国有资本,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便于与国际接轨等优势,不断壮大国有资本,增强国有资本的竞争力,释放其活力。

  (三)持续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步伐

  加大集团层面资源整合和重组。一是“横向合并”形成强强联合。相同或相近集团进行重组,产生1+1>2效能。二是“纵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三是“专业化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将好的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效减少重复投资,实现共建共享。

  加快公共服务类企业整合。实行国有控股公共服务类企业有效整合是天津国企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一是要建立集成化架构体系,形成“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模式,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集约化应用。二是要实现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整合后高标准化,使得公共服务类企业可以继续充分发挥平台重要优势。

  做强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一是加强政策体系保障。加快一流投融资平台启动与研发,优化政策执行流程,增强政策激励效应。二是完善投融资专业配套。加大投融资服务中心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引进和设置,完善投融资服务职能,健全社会信用和担保体系。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国际国内人才交流与合作,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市场化及的人才战略体系。

  强化退出增效机制。要加快清退一批经营效率与效果不佳、亏损低效以及产能过剩的国企,通过资产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加速退出“僵尸企业”等不良资产,减轻资产包袱,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四)持续深化股份制改革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分类分层推进股份制改革。实施股份制改革,天津国有企业要最大化的汲取各种社会资本,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重点在二级核心骨干企业中实施股份制改革,带动搞活三级及以下企业。在管理层面,减少或压缩管理层级,从而形成一级强、二级活、三级专的阶梯式发展格局。在实施层面,实行“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一言堂。在特殊领域,坚持国有资本控股,统筹安排、系统推进、规范操作、合理运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是明确战略定位。按照国有资本产业领域明确社会资本进入范围,进一步明确国企功能和战略定位,更有助于优化混合所有制的发展环境。二是完善资本流转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和方法,吸引各类社会资本的支持。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同等对待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比如在银行信贷方面要一视同仁,赋予不同性质的资本同等权利、同等条件,将其充分融入到国企混改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威.传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以某市属M国企集团为例[J].经营与管理,2020(01).

  [2]唐可欣.新体制下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探究[J].商讯,2019(12).

  [3]闫娅斐.市场转型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12).

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