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市场的繁荣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从电影的制作、内容、发行、营销、宣传等方面也带来了挑战。该文从政府支持、精准定位、网络营销、建立宣发体系、提高创作水准等方面,寻找相应的市场发展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市场 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213-02
《当代电影》(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电影艺术专业刊物。本刊注重电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对中国电影精品和国外电影经典作品的分析,并注重对当代电影作品的研究。本刊以敏锐、活泼而又严谨、厚重的学术素质和办刊特点而著称,在国内外具有权威影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1世纪以来电影题材的日益丰富,电影市场的行业扩张,观众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得观众的选择日益增多。电影市场打破了固有的和封闭的模式,民族电影要想具有造血功能,保持生机和活力,市场化选择是必然之路。但同时看到,电影产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即使是曾经辉煌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依然面对挑战,难以抵御商业大潮冲击。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需要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作品,更需要在电影的营销与推广上能及时拓展,只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票房上获得成功,被广大消费者喜爱和接受,形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发展。
1 政策扶持制度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面临观众受众面有限的境遇,在商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下,投资的回报率较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市场化运作依然需要资金筹措等,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交付市场,如果仅依靠自身的实力突破市场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困难,仍然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引、社会的支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空间,为电影的生产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其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挖掘电影市场的潜力。政策的扶持可以体现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对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过程中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电影放映实行优惠政策等。同时,对于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视作品,可以宣传地方的特色产品,利用当地传统的手工艺品,创立和经营特色品牌,设立特色影视旅游基地等,促使影视产业带动当地相应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专项支持,在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推广上给予经费上的资助,缓解市场竞争的压力,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
2 精準定位电影市场
电影作为一种产品,进入市场之后就意味着经济效益是重要的目的之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目标受众有限,有的是喜欢相关主题的人群,有的是来自民族地区的观众,电影的营销首先要找到合适的观众,要帮助合适的观众找到喜欢的电影。这需要提前预判市场需求、市场动向,这是拓展电影市场首要的和关键的环节所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观众数量不可能和商业电影相媲美,要及时挖掘和培育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电影的营销和商业营销有相似之处,但是电影的营销范围并非越大越好,要注重精准和深入,对于他们来说,影院服务、观影的费用都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目前,观众的观影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得电影市场的分层越来越明显,不同个体的观影习惯和偏好都存在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实行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尤其是对于制作成本较低的电影作品。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具有丰富的艺术影像、美学体验等,见证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变迁,电影在院线正式公映之前,可以按照商业电影的营销模式,选择人口密度较高的大中城市进行路演,组织见面会,邀请主演和创作团队进行互动分享,根据城市分布和观众需求层次选择一定的影院进行点映,做好放映前的铺垫。针对目标观众的基础上扩大影片的覆盖范围,加强媒体曝光率,使得观众翘首以待,为影片正式上映造势,营造舆论氛围,在影片的宣传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进行集中的热映。同时在电影上映后要持续发力,快速收集影片的社会反响,充分运用信息的多样化传播方式,邀请媒体人或者影视专业人士,用实时影评形成良性宣传,运用“目标观众“的评价影响潜在的观众。同时避开同类影片集中上映的情形,增加观影需求的选择度,用一批观众再带动另一批潜在的观众步入影院。尤其是80后、90后作为核心的观影群体,更喜欢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方式,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量身定做微电影,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影作品的制作成本,总之要以观众为中心经营思考。
3 借助网络,注重营销方式,助力影片的推广
电影市场中观影群体特别集中在中青年一代,他们这些消费群体是伴随着网络成长的,无论是获取资讯的来源、观影方式、购票方式等都是通过网络实现的。电影作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既要满足经营者的利益最大化,又要实现观众的消费需求,才能保证电影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在网络技术和消费者文化的合力下,要形成“以观众为核心”的新的商业经营模式,让观众参与到电影运作模式中的各个环节,让观众成为电影生产制作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开放优势,倾听观众的意见,及时反馈各种信息和数据。在拍摄的前期,运用大数据对市场进行调查,根据统计数量确定是否拍摄,同时电影的创意、融资、制作、发行、营销各个环节都可以直击观众,了解观众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众筹点映、豆瓣、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点电影的相关信息,要重视粉丝带来的宣传效应,用有影响力的博主带动众多粉丝转发。通过举办主创面对面交流会,运用话题、拍摄花絮、某一事件、口碑宣传等,引起网络热议,形成连锁型的营销,吸引观众群体。但是,网络营销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一面也可能带来消极一面,需要把握营销推广中的负面信息,及时化解,否则过度的宣传反而会成为劣势,可充分利用知名影评人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专业人士和影评人撰写积极评论。互联网同时促进了在线售票、选座等崭新的服务模式,还可增加网络购票互动模块,邀请亲朋好友购票给予票价优惠,通过他们潜移默化带动身边的朋友、家人,最终形成观影习惯,充分平衡好商业与艺术的关系。
4 要建立完整的宣发体系,充分利用电影节、展映等平台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品牌依附于产品与服务效果。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展现了多元一体文化的色彩纷呈,里面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风光旖旎的边疆风情,民族文化信息,对于民族文化传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电影市场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市场格局,同时提升观众的审美素养,传播中华文化。电影节作为一个重要的电影信息集散地,在特定时空内为制片人、参展商、电影机构、观众等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出了200多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承载着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可充分利用电影节作为展示的平台。例如:北京民族電影展不但吸引民族题材影片前来参展,凭借电影节的热度,同时与其他电影节合作,进行合拍洽谈、电影交易等,吸引观众的关注参与。各种电影节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电影机构、电影作品、电影人参与,专家论坛、影迷互动等增加了对影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如果能够在竞赛单元中脱颖而出,将提高影片的知名度、上座率和票房收入,所以电影交易的成交数量和票房收入始终是电影节举办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体现。
5 进一步提升创作的水准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形成持久的生命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相对较远,由于位置、交通等因素,观众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较为陌生和好奇,所以给此类型电影形成了固定的印象,重现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历史记忆,作为民族影像的记录,民族电影被赋予浓厚的地域特色和风格色彩。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要结合时代和艺术元素,融合爱情、生活、戏剧等,吸纳其他类型电影的成功经验,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这些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限于民族生活的展现、历史文化的变迁,以其多彩的内容,从新的视角契合了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我们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更要将镜头聚焦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要增强对现代化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体验的拍摄,以人为叙事主题,用诗意的手法描述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6 结语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来看,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探索市场营销机制,建立市场营销策略,多渠道搭建平台,提高创作水准,实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共赢,促进电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谱忠.新中国民族题材电影70载[J].电影艺术,2019(5):36-41.
[2] 唐克龙.视角、情节与结构: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地域文化表现策略[J].未来传播,2019(2):116-123.
[3] 周祥东.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宣传策略探析[J].视听,2018(3):37-38.